“教育部積極推進著名高校的新工科建設,高校的21大新工科專業成為熱門,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工科專業升級”。值此發布之際,林瑜伽老師攜手教育團隊,誠摯歡迎同學們點擊上方“藍字”,觸控“科學教育”的前沿新動態,專注把握高校發展的時代脈搏,探知新工科專業強校的發展潛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頂尖專業高校。
在人工智能科技、航空航天科技、5G高速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熱潮中,教育部與國內著名高校積極推進新工科專業的建設工作,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并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在新工科的本科招生階段,東南大學的機器人工程專業、南京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等新工科專業,早已經開始招收本科生。
國內高校對“新工科”的定位、建設類型、具體專業
新工科專業,主要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新工科專業是以智能制造、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于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
新工科的類型包括:分為新型工科專業、新生工科專業、新興工科專業三類專業。新型工科專業屬于“存量更新”,新生工科專業和新興工科專業屬于“增量補充”。作為新工科的“增量補充”,新生工科專業和新興工科專業的設置是為了提前布局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人才,需要在對國家及產業未來需求和發展方向的準確把握基礎上,通過科學縝密的可行性分析論證后慎重作出。
新工科的具體專業包括:物聯網工程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機器人工程專業,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智能建造專業,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航空航天工程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專業,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專業,飛行器適航技術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車輛工程專業,生物制藥專業。
國內高校的新工科專業的建設
學科和專業之間存在相互依附、相互影響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學科建設為專業建設提供知識體系支撐,是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專業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方面,專業是學科建設承載的實現人才培養功能的平臺,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科發展的水平,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又促進了學科發展水平的提升。
但是,學科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是現代大學存在的邏輯起點,大學是圍繞學科構建起來的。人們普遍認同的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先有學科、再有專業、最后培養人才。也就是說,高校普遍遵循“設置院系——開設專業——培養人才”這樣一個路徑開啟人才培養工作。不難看出,迄今為止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是以學科建設為基礎。
在新工科專業建設過程中,上述認同和路徑可能被打破。在新經濟環境下,新型學科專業的建設路徑將是:“預測未來人才市場需求——改造升級現有專業——調整完善現有學科”;新興學科專業和新生學科專業的建設路徑將是:“預測未來人才市場需求——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同步進行”;新興學科專業可以在非實體的組織架構上建設,而不一定設置實體院系,以提高其動態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新工科建設才能夠及時或超前地為未來產業和行業發展培養出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新工科的建設,從單純“以學科為基礎”向注重“以市場為導向”的轉變,應該成為高校各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共識,這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引領社會進步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國內知名高校的新工科建設已經升級
在新工科火熱發展的趨勢之下,南京大學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并招收新生,主要以計算機專業為基礎,并探索新工科專業升級的路徑。浙江大學在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科學、光電科技等領域著力發展,并成立了創新創業研究院,促進新工科與創新產業的緊密結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在航空宇航科學與工程領域具備領先優勢,于是,在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等專業領域,發展實力強勁。